当前位置:

高明搭建服务平台、孵化项目助公益团队发展
  • 来源:佛山文明网
  • 发布时间:2015-12-07

在“希望之家”活动室内,一名小朋友在墙上涂鸦。 

12月5日是第30个“国际志愿者日”。在荷城广场驿站门前,一群志愿者高喊庆祝节日的口号。 

 

    “做志愿服务是一项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。”刚刚获得佛山市“最美志愿者”称号的李永雄对记者如是说。

    在许多志愿者看来,在志愿服务初期,不少市民对志愿者的概念是模糊的,甚至会对身穿黄马甲的志愿者投去奇异的目光,或将志愿服务等同于无偿劳动力,但这种观念已随着一个个助人案例的成功而发生了变化。截至目前,高明已发展有4.6万名注册志愿者,区内大小活动随处可见志愿者黄马甲的身影。

    高明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2015年高明着力创新志愿服务形式,以盘活驿站、孵化项目、培育志愿者领袖等方式助力志愿团队的成长。

 

盘活驿站 实现“双赢”合作 

     在创新志愿服务上,自2015年上半年起,高明已计划对文明驿站进行盘活,将运营权对外招标,即在原本纯提供志愿服务的驿站引进爱心商家的资源,发挥爱心商家资源优势,“盘活”驿站服务。同时,也可借此鼓励困难家庭、青年大学生、注册志愿者等群体利用该平台创业。

  目前,高明中心城区的荷城广场和区图书馆各有一个文明驿站。此前,这俩驿站由区内公益团队运营。在实际运营期间,虽然两个驿站都张贴了公示,但并未完全按照公示时间开门。

   “不少志愿者都有日常工作,并不一定每天都能抽空出来,于是便出现了驿站时开时不开的情况。”区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关婉飞说。

   针对这种问题,团区委将“经营+服务”的理念融合在驿站日常的管理当中,在提供公益服务的前提下,可经营手机贴膜、卖报纸、手工作坊或其他公益项目,经营者部分收益用于公益用途。如引进饮用水的爱心商家,既为商家提供品牌的宣传平台,又可为市民提供免费饮用水的服务,有效将驿站平台资源与商家人力、物力资源相结合,最终实现了合作的双赢。

  此外,2015年高明的驿站服务也增加了便民利民的方式,已开设有免费充气、义剪、文明劝导、报名参加志愿者、收集求助信息、播放宣传片等服务,力求向公众全面展示志愿文化。

 

孵化项目 助力公益团队成长 

  除着力盘活驿站服务资源外,高明团区委也对区内各支公益志愿团队展开系列培训,并尽力孵化公益团队项目、培训志愿者领袖等,在有限的资源内助力志愿服务往项目化、社会化、专业化方向发展。

  “相较于社工机构,公益团队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更大。”高明123团队的负责人罗乃仁说。由于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、金钱等都是无偿的,也不属于专业人士,因此尤其在办公经费、筹划项目方面遇到了较大的阻力。

   在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当天,由高明123团队、超然社工服务中心负责运营的“希望之家”在公租房二期正式揭牌,这意味着123团队开展志愿服务终于有了“落脚点”,能为区内残疾多、孤寡多、单亲多这“三多”的聚集群体进行定点服务。

  虽然一个志愿团体已有了“落脚点”,但对于全区而言,目前,高明尚未有志愿者之家(即志愿者活动中心),缺少一个可让志愿者交流分享、开展活动或进行培训策划的场所。此外,各镇街也并无专门的志愿者专干,全区的专干至今只有3名,已有11年没有增加人员。“主要是通过利用现有的资源力量培育公益队伍的发展。目前,已培育出‘爱的小屋’等具体项目。”团区委副书记钟帼祯说。钟帼祯表示,以夕阳红服务队为例,经过孵化其助残服务的项目,可以形成团队的特色品牌,并通过区志愿者协会,实现链条式的资源共享。

志愿团队的发展需多方力量的支持。目前,高明着力通过两种方式助力公益团队的成长。一方面是依靠团区委的力量,通过与公益团队沟通、交流,指引团队发展特色项目,并以专业可行的项目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。另一方面是着力培育志愿者领袖,期望以榜样的力量凝聚团队的发展。

   同时,为打造“志愿者之城”,高明正完善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,创新志愿服务的体制机制,不断加强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,以推进志愿服务走向信息化、专业化及国际化。(见习记者黎翠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