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新老志愿者接力传递志愿精神
  • 来源:佛山日报·今日三水
  • 发布时间:2017-08-17

新老志愿者接力传递志愿精神

三水志愿队伍发展壮大,齐心打造团结有爱的志愿之城

 

志愿者在教智障学员写字。

 

志愿者上门为老人义务修门。

 

    1995年,三水开通了第一条“建行青春热线”,专门为青少年服务。经过了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,三水志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,三水的大街小巷里隐藏着一个又一个“老志愿者”。近年来,三水不断打造多个志愿服务品牌,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、项目化、制度化,让志愿服务常态化。以总数约35000人的注册志愿者为主力,三水的志愿服务力量勠力向前,齐心将三水打造成愈加团结有爱的志愿之城。

  
奉献:
  十数年如一日
  年逾古稀仍发热


  上午8:30到西南中心小学为今年征兵体检工作提供志愿服务,晚上继续到残障家庭探望老人,这是72岁的陈丽珍昨天的志愿服务工作安排。
  在i志愿系统里,陈丽珍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达2800小时,但这一数字并不足以记录她真实的服务时长。从1963年当上小学老师至1998年退休,退休后一年她便投身志愿服务行列。她服务过的对象也亲切地叫她“老师”,“老师”一词伴随了她一生。
  在助残、探望孤寡老人等众多志愿服务活动中,总会看到一头银发的陈丽珍。在很多志愿者眼中,她是资深志愿者,在一些街坊眼中,她是志愿者的模范。“我经常看到她做志愿者的。”在一次公益性青年志愿者音乐晚会上,住在西苑的周婆婆一眼就认出了陈丽珍。
  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里,陈丽珍坦言收获良多,在欣慰的同时却也带着点无力感。她依然记得18年前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的对象是智障儿童。“面对他们,我总感觉无力,尽管我们能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,但对帮助他们走向社会,志愿者能做的却有限。”她每周总会过去两三次,看望这些“亲人”。
  “志愿服务其实就是雷锋精神的延续。”陈丽珍认为,要不断学习,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才能做好服务,更要有奉献的精神,不能斤斤计较。

  接力:“志愿者二代”挑大梁传递志愿精神

  “我奶奶做志愿者二十多年,我爸爸也做十多年了。”任明的女儿大学期间时常跟家人一起参加志愿服务工作。一家三代都加入到三水志愿者行列中,任明是名副其实的“志愿者二代”。
  任明93岁的母亲在三年前才退下志愿服务工作,此前一直为一些落后贫困学生、边缘青年服务,解决他们学业、就业等问题。“社会需要正能量,多一些做善事的人,多花时间去做身边力所能及的事,这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。”任明主要从事义务维修电器的志愿服务。
  2004年,任明每天都会经过当时的三水义工联合会,总看到“有时间做义工吗?有困难找义工”这样的宣传语,在母亲和社会氛围的潜移默化下加入了志愿者服务行列。
  2006年,任明希望不断推广三水志愿者服务,专门申请“三水志愿者”博客,超过83万人次浏览。
  2013—2014年佛山好人、2014年省志愿服务铜奖、2016年十大杰出志愿者……多年来任明收获的荣誉立满了柜子。600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,83万人次浏览自创的“三水自愿者”博客,超过十万张志愿者服务的照片,这些都是任明13年志愿服务过程中留下的印记。

  
传承:
  青年志愿者
  为志愿服务带来新理念


  余燚晖酷爱武侠小说里的正义形象。在现实生活中,志愿者这个角色契合他对正义的理解。2010年,参加广州亚运会志愿者工作的余燚晖正式接触志愿者服务。两年前毕业回到三水工作后加入到三水志愿者联合会,策划了“淼童·彩虹桥”项目。
  “改变过去落户家庭的志愿服务形式,让更多家庭能获得服务。”余燚晖表示,以前的活动形式主要是落户,走进困难家庭帮助他们,这样的形式受众面小。“淼童·彩虹桥”项目现在借助社区服务中心的场地,一部分是困难家庭的孩子,一部分是普通家庭的小朋友,让他们一起来参与活动,弱化差异,让孩子们感到平等,帮助他们树立自信,提高表达能力。
  “志愿者不仅仅只是服务他人,更重要的是提供平台让志愿者得到成长,这样才能留住人。”面对志愿者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,余燚晖给出自己的想法。这与三水志愿者联合会的想法不谋而合。今年,三水志愿者联合会正重点打造志愿者学院,希望培养骨干志愿者,提高志愿者的能力和素质,让志愿者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学习技能和知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