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公鸡不会看表,为什么却能每天准时打鸣?这背后藏着一套令人惊叹的复杂生物机制。
科学家把公鸡放进完全黑暗的密闭空间,但它们依然能在每天清晨固定时间打鸣,误差不超过30分钟。
研究发现,公鸡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区域有一组特殊的基因,就像钟表里的齿轮一样精准转动。这些被称为Cry基因和Clock基因的“时间管理者”,会随着24小时的昼夜周期规律性表达,让公鸡即使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,也能感知到清晨的到来。刚破壳的雏鸡还没睁开眼睛,大脑里的生物钟基因就能开始按照每天24小时的周期运转。
那为什么公鸡非要等到清晨打鸣呢?
原来,它们的喉咙开关被一种叫褪黑素的激素牢牢控制着。公鸡的大脑和小脑之间存在一个松果体,松果体在黑暗环境中会分泌褪黑素,褪黑素对光特别敏感,就像给声带套上了枷锁,让公鸡在夜晚保持安静。当清晨的第一缕光线穿透眼皮,视网膜接收到信号并传递给大脑,褪黑素的分泌大减,压抑了整夜的“歌唱欲望”就会爆发。
(《中国妇女报》5.12)